蒼耳子【發散風寒、宣通鼻竅】

本品首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

【來  源】

為菊科植物蒼耳的成熟帶總苞的果實。
產於山東、江蘇、湖北等地。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。

【處方用名】

蒼耳子、炒蒼耳子

【性味歸經】

性溫、味辛,苦。有毒;歸肺經

【功  效】

散風寒、通鼻竅、祛風濕

【臨床應用】

- 治風寒表證(感冒)
- 治鼻塞流涕
- 治風寒濕痹,關節疼痛,四肢拘攣

【用量與用法】

煎服,3~10g

【使用注意】

本品辛苦溫燥,血虛頭痛不宜服用。過量服用易致中毒

此草藥有劇烈的毒性,不可以自己隨便作為藥用,必須嚴格遵照醫囑。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