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品首載於《名醫別錄》
【來 源】 |
為唇形科植物紫蘇葉(或帶嫩枝)。
|
【處方用名】 |
紫蘇、蘇葉、紫蘇葉 |
【性味歸經】 |
性溫、味辛;歸肺、脾經 |
【功 效】 |
解表散寒、行氣和胃 |
【臨床應用】 |
- 治風寒表證,兼見咳嗽痰多,胸悶不舒者
|
【用量與用法】 |
煎服,5~9g。不宜久煎 |
【使用注意】 |
紫蘇忌鯉魚,紫蘇和鯉魚一起食用容易引發毒瘡 |
【紫蘇功用闡述】
本品辛溫芳香,其體輕揚,主入肺、脾經。既能外達腠理、解表散寒,又能行氣寬中、和胃降逆。
發汗之力不及麻黃、桂枝,但「氣味皆薄,無過汗傷中之患」《本經逢原》。
為治風寒表證及脾胃氣滯證的常用藥物。對於外感風寒,內有氣滯之證尤宜。又「安胎順氣最靈」《本草易讀》,可使氣機通暢則胎氣自和。
此外,尚能解魚蟹毒,可用於進食魚蟹中毒之腹痛吐瀉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