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【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】

本品首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

【來  源】

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。
產於河北、山西、內蒙古等地。春、秋兩季採挖

【處方用名】

黃芩、炒黃芩、酒黃芩、黃芩炭

【性味歸經】

性寒、味苦;歸肺、膽、脾、大腸、小腸經

【功  效】

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

【臨床應用】

用於溫發熱、胸悶、口渴不欲飲。以及濕熱瀉痢,黃疸等症。
用於熱病高熱煩渴,或肺熱咳嗽,或熱盛迫血外溢的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,以及熱毒瘡瘍等症。
治濕熱證-見發熱身痛,口不渴,或渴不多飲者
肺熱咳嗽、瘡癰腫毒、血熱出血、胎動不安
肺熱咳嗽、瘡癰腫毒、血熱出血、胎動不安

【用量與用法】

煎服,3~10g
清熱多生用;安胎多炒用;清上焦熱可酒炙用;止血可炒炭用。
子芩偏瀉大腸火,清下焦濕熱;枯芩偏瀉肺火,清上焦熱

【使用注意】

本品苦寒傷胃,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