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附子細辛湯

 

本品出自《傷寒論

【湯  方】

麻黃6g附子 9g細辛3g

條文原文

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,脈沈者,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

【功  效】

助陽解表、温腎陽、解表邪

適用病人

病態竇房結綜合徵、心動過緩、冠心病右束支傳導阻滯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外寒陽虛證者 治以溫壯陽氣,解表散寒

服用方法

上藥水煎,溫服

【使用注意】

 

(所有內容只供學術參考,沒有指導用藥,如要使用,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藥方。)

【條文分析】
本證的形成是素體陽虛,感受風寒太陽與少陰兩經同時受病發熱惡寒,頭痛,無汗為太陽表實證太陽表實證不應有足冷,脈沉。今見足冷,脈沉,是兼少陰陽虛所致。單純的少陰陽虛證則應為無熱惡寒,今初病即發熱惡寒,無汗,與足冷脈沉並見,說明本證實為虛外感較太陽表證深入一層
 
【方 解】
本方是助陽解表的常用方劑,治病人本身素體陽虛,加上復感風寒的證候而設
- 方中以麻黃解表散寒,發散太陽之表寒,為主藥。
- 附子入裡,溫經助陽,扶正祛邪,鼓邪外出,通散表裡之寒,為輔藥。
- 細辛溫散少陰之里寒而通徹表裡,助附子內散少陰之寒,助麻黃外解太陽之表,為佐使藥。
- 若只用麻黃細辛發汗而不用附子助陽,一則陽虛不能鼓邪外達,再則陽氣隨汗而洩則有亡陽之慮
- 麻黃
附子並用,則發散有補,使其解表而不損陽
- 三藥配伍同用相輔相成,是助陽解表的妙方。

 
【適用人群病徵】

1.  心腎陽虛,外感風寒之邪
     * 發熱
     * 惡寒甚劇
     * 雖厚衣重被,其寒不解
     * 神疲欲寐
     * 脈沉微
 
2. 暴啞
     * 突發聲音嘶啞、甚至失音不語、咽喉疼痛
     * 惡寒發熱
     * 神疲欲寐
     * 舌淡苔白脈沉無力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